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额娘的很多行国举止,宁肃常常不能理解,大宁也一样不能理解。但从额娘的话里话外,他也能理解大人的不易,虽然额娘加上阿玛每年有三十石高粱米的俸碌,这在普通索伦人中已经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但如果按大宁的算法除以十二,那么每个月不过三四百斤而已,而且这个高粱米指的还是带壳的,需要自己或者找人脱壳,脱壳之后,真正的米只有二三百斤,就算糠也能吃,但对于一个在官寨任职的家庭来讲,这个收入是远远不够开销的。虽然宁肃的爸妈有点小权利,但是额外收入很少,毕竟手下管的都是犯官后代,早就在被押解来黑龙江的路上就被剥得连皮都快没了,最多有些包衣们打猎的时候会送一两只野兔之类的,或者将地里种的菜送给宁肃家一把。对于这种小康式的生活,如果是姥姥官寨的贫困索伦们仍然是求之不得的,但对于每天见识了达官贵人们的“奢侈”生活的额娘来讲,是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她一心省钱,要盖一所大房子,要送两个儿子去读书的原因,她觉得自己一辈子这样也就算了,但自己后代应该更好才对。
对于此大宁有一句生动的比喻:有一只老母鸡,自己飞不上天了,就下了两个蛋,孵出两只小鸡,希望他们飞起来。对于大宁这句话,宁肃仍然是听不懂,更听不出这是讽刺。
因为在官寨里没有了朋友,宁肃就希望继续回姥姥家找克兴阿玩了,但一时又回不去,因为还有一个弟弟要带,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官寨里,他真的很怀念在姥姥家的日子。
在姥爷家,宁肃过的日子的确很舒服。每天不仅有姥姥姥爷带着宁肃满官寨玩,还有那时老舅老姨都也还是一个大孩子,偶尔也会带宁肃出去玩儿。当然,官寨里有一点比那里好,就是偶尔会有大戏听,一个位于官寨总管府前的戏台每隔几天或者重要节日都会有人唱大戏,当然偶尔白天也会有行刑比如鞭打不听话的包衣甚至犯错的索伦,甚至宁肃还听宁庄说,他曾经看到过有一次有一个索伦因为杀了人在这里被砍了脑袋。当然戏台最前面的位置是留给大人物们的,比如前年宁肃爷爷过六十六大寿,戏台被包了三天,唱了三天三夜,但这个宁肃完全没有印象。虽然只有大人物才能坐着听戏,但其他人也可以在后面站着去听,只要留意自己的位置别冲撞了前几排的人就行了。而孩子们甚至更自由,那怕就算钻到了总管的脚下,最多也就是屁股被轻轻踢一脚而已。所以在官寨里,晚上的日子更被宁肃所喜欢,那时候天一黑那里就是整个官寨人的聚焦地了,都在那里听大戏,尤其是夏天秋天的晚上那就更热闹了。
当然,这样的日子大概只过了半年,乾隆三十二年刚一到,或者说是正月十五过后,宁肃还有他的弟弟宁庄就真如她额娘所说,一起进了官官寨里的蒙学,据说为了送他们读书,宁肃父母每年要交整整五石高粱米,这令宁肃父母本来就不够花的收入更少了,好在索伦们对衣着不算太讲究,多是打猎收获的皮毛,宁肃还有宁庄都有一身这样的皮毛衣服,冬天下大雪的时候穿着它去上学也不会觉得冷。
虽然入了蒙学,但宁肃觉得跟没上学也没啥区别,虽然他的爸妈很关心他的成绩,但有大宁在旁边帮忙,宁肃的成绩一直很好,甚至比那个珍老师教的还快。珍老师也是一个被贬到黑龙江的犯人,但不同于庄姐姐,他是真正的满族旗人,所以虽然身份是犯人,但却受人尊重,上至旗长,下至宁肃的阿玛额娘,每个人都对他以礼相待。蒙学每两年开一班,一班一共才20多个学生,要么是旗里贵人们的后代,要么就如宁肃这样自己交粮进来的小吏子女,普通人家是上不起学的,或者他们觉得也没啥用,甚至连送子女入蒙的家长也只是想让孩子多认识几个汉字满文,等进了军队有一个晋升的机会,宁肃爸妈其实就是后一种人。
在蒙学,宁肃跟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坐一起。蒙学是官寨里的蒙学,老师也是官寨里的老师,学生也都是官寨里的孩子,感觉就是换了一个地方每天仍然是大家一起玩,放了学也没有家长接送,那怕是最胆子的孩子也能闭着眼睛找到回家的路。
前两个月不仅宁肃没有好好学习,宁庄也没有,只有大宁学习满文的时候很认真,宁肃甚至因此得到过珍先生的夸奖。但珍先生也告诉他,还是要好好学习汉字,因为无论军中也好,朝廷科举也好,满文已经很少有人用了,除非宁肃想考笔帖式,去朝廷担任记录员,但那些官职都是给上三旗的旗人预备的,作为索伦人还是专心走从军这条道路为好。
宁肃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何,因为宁肃没有来得及参加蒙学的第一次考试,才开学不到两个月宁肃就得了传染病,甚至被送到了一个专门的房子里隔离了起来,连自己的爸妈弟弟都不能相见。
在被隔离的日子真不好受,因为那一个多月不仅宁庄不能再找宁肃玩了,怕传染给他。能见到其他孩子也跟宁肃一样成天病殃殃的,甚至宁肃还看到有几个孩子被抬了出去,大宁很伤感的说,这几个孩子都得病死了,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挺过去。得病这期间,其实旗里的萨满也没有什么药,全凭个人努力活下去,每天喝着一点野猪骨头加上生姜熬得汤,据说这个汤还是官寨里流传了几百年的治疗瘟疫的方子,有很多人因此而熬过去活了,也有很多人没熬过去死了。但没有一个人怨这个药方,不管生者或者死者亲人,都认为这就是命中应该的。这时候宁肃真的很怀念姥姥寨子中的老萨满了,他相信如果老萨满在这里的话,那么一定会救活每一个孩子。虽然大宁仍然不相信,但也不争论,甚至连催促宁肃站桩都放弃了。只是陪着宁肃天天躺在那里。
对于额娘的很多行国举止,宁肃常常不能理解,大宁也一样不能理解。但从额娘的话里话外,他也能理解大人的不易,虽然额娘加上阿玛每年有三十石高粱米的俸碌,这在普通索伦人中已经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但如果按大宁的算法除以十二,那么每个月不过三四百斤而已,而且这个高粱米指的还是带壳的,需要自己或者找人脱壳,脱壳之后,真正的米只有二三百斤,就算糠也能吃,但对于一个在官寨任职的家庭来讲,这个收入是远远不够开销的。虽然宁肃的爸妈有点小权利,但是额外收入很少,毕竟手下管的都是犯官后代,早就在被押解来黑龙江的路上就被剥得连皮都快没了,最多有些包衣们打猎的时候会送一两只野兔之类的,或者将地里种的菜送给宁肃家一把。对于这种小康式的生活,如果是姥姥官寨的贫困索伦们仍然是求之不得的,但对于每天见识了达官贵人们的“奢侈”生活的额娘来讲,是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她一心省钱,要盖一所大房子,要送两个儿子去读书的原因,她觉得自己一辈子这样也就算了,但自己后代应该更好才对。
对于此大宁有一句生动的比喻:有一只老母鸡,自己飞不上天了,就下了两个蛋,孵出两只小鸡,希望他们飞起来。对于大宁这句话,宁肃仍然是听不懂,更听不出这是讽刺。
因为在官寨里没有了朋友,宁肃就希望继续回姥姥家找克兴阿玩了,但一时又回不去,因为还有一个弟弟要带,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官寨里,他真的很怀念在姥姥家的日子。
在姥爷家,宁肃过的日子的确很舒服。每天不仅有姥姥姥爷带着宁肃满官寨玩,还有那时老舅老姨都也还是一个大孩子,偶尔也会带宁肃出去玩儿。当然,官寨里有一点比那里好,就是偶尔会有大戏听,一个位于官寨总管府前的戏台每隔几天或者重要节日都会有人唱大戏,当然偶尔白天也会有行刑比如鞭打不听话的包衣甚至犯错的索伦,甚至宁肃还听宁庄说,他曾经看到过有一次有一个索伦因为杀了人在这里被砍了脑袋。当然戏台最前面的位置是留给大人物们的,比如前年宁肃爷爷过六十六大寿,戏台被包了三天,唱了三天三夜,但这个宁肃完全没有印象。虽然只有大人物才能坐着听戏,但其他人也可以在后面站着去听,只要留意自己的位置别冲撞了前几排的人就行了。而孩子们甚至更自由,那怕就算钻到了总管的脚下,最多也就是屁股被轻轻踢一脚而已。所以在官寨里,晚上的日子更被宁肃所喜欢,那时候天一黑那里就是整个官寨人的聚焦地了,都在那里听大戏,尤其是夏天秋天的晚上那就更热闹了。
当然,这样的日子大概只过了半年,乾隆三十二年刚一到,或者说是正月十五过后,宁肃还有他的弟弟宁庄就真如她额娘所说,一起进了官官寨里的蒙学,据说为了送他们读书,宁肃父母每年要交整整五石高粱米,这令宁肃父母本来就不够花的收入更少了,好在索伦们对衣着不算太讲究,多是打猎收获的皮毛,宁肃还有宁庄都有一身这样的皮毛衣服,冬天下大雪的时候穿着它去上学也不会觉得冷。
虽然入了蒙学,但宁肃觉得跟没上学也没啥区别,虽然他的爸妈很关心他的成绩,但有大宁在旁边帮忙,宁肃的成绩一直很好,甚至比那个珍老师教的还快。珍老师也是一个被贬到黑龙江的犯人,但不同于庄姐姐,他是真正的满族旗人,所以虽然身份是犯人,但却受人尊重,上至旗长,下至宁肃的阿玛额娘,每个人都对他以礼相待。蒙学每两年开一班,一班一共才20多个学生,要么是旗里贵人们的后代,要么就如宁肃这样自己交粮进来的小吏子女,普通人家是上不起学的,或者他们觉得也没啥用,甚至连送子女入蒙的家长也只是想让孩子多认识几个汉字满文,等进了军队有一个晋升的机会,宁肃爸妈其实就是后一种人。
在蒙学,宁肃跟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坐一起。蒙学是官寨里的蒙学,老师也是官寨里的老师,学生也都是官寨里的孩子,感觉就是换了一个地方每天仍然是大家一起玩,放了学也没有家长接送,那怕是最胆子的孩子也能闭着眼睛找到回家的路。
前两个月不仅宁肃没有好好学习,宁庄也没有,只有大宁学习满文的时候很认真,宁肃甚至因此得到过珍先生的夸奖。但珍先生也告诉他,还是要好好学习汉字,因为无论军中也好,朝廷科举也好,满文已经很少有人用了,除非宁肃想考笔帖式,去朝廷担任记录员,但那些官职都是给上三旗的旗人预备的,作为索伦人还是专心走从军这条道路为好。
宁肃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何,因为宁肃没有来得及参加蒙学的第一次考试,才开学不到两个月宁肃就得了传染病,甚至被送到了一个专门的房子里隔离了起来,连自己的爸妈弟弟都不能相见。
在被隔离的日子真不好受,因为那一个多月不仅宁庄不能再找宁肃玩了,怕传染给他。能见到其他孩子也跟宁肃一样成天病殃殃的,甚至宁肃还看到有几个孩子被抬了出去,大宁很伤感的说,这几个孩子都得病死了,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挺过去。得病这期间,其实旗里的萨满也没有什么药,全凭个人努力活下去,每天喝着一点野猪骨头加上生姜熬得汤,据说这个汤还是官寨里流传了几百年的治疗瘟疫的方子,有很多人因此而熬过去活了,也有很多人没熬过去死了。但没有一个人怨这个药方,不管生者或者死者亲人,都认为这就是命中应该的。这时候宁肃真的很怀念姥姥寨子中的老萨满了,他相信如果老萨满在这里的话,那么一定会救活每一个孩子。虽然大宁仍然不相信,但也不争论,甚至连催促宁肃站桩都放弃了。只是陪着宁肃天天躺在那里。
见我请先飞升 唯穿越者消失的异世界 星辰修仙录:时空往复 重生都市:兵王的逆袭 超级U盘 青涩的青春激昂 重生之打脸系统我也有 特种兵之妖孽少将霸 真武游记 妖邪修真传 方舟轮回者不死于修罗场 超级位面系统 家父魏忠贤 带着空间到七十年代 魔脊 行事狂徒莫测,但我真是好人! 全职法师:国府结束,系统来了?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不佳拍档 问道仙穹
穿越成修真世界的一个废柴,那还修你妹的真?一道七彩霞光之后,杨真直接吊炸天了!他看过的功法,直接满品满级,学都学不完!他炼制的丹药,不但起死回生,还能青春永驻!他锻造的武器,上打神王大帝,下捅黄泉幽狱,每一件都让天地颤栗,让神魔退避!我杨真从不装逼,因为我真牛的一批!一群542062672(已满)二群...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刚刚毕业的萧奇博士,从美国穿越回了八年前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重生之后,萧奇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要帮忙性格淡然又才华出众的父亲,至少从副科级小官连升七级,青云直上,坐到副省级高官的位置,才不枉费了父亲一辈子的正直和善良。对于前世辜负和错过的女孩子,萧奇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给予她们幸福,不要...
市一高新丁黄景耀因得罪骨干教师被恶意针对,不堪受辱辞职后意外得到仙家至宝。重新执教县一高,左手录运簿册掌天下文章,可查看每一个学生学习天赋,提升天赋。右手文昌大印掌考场气运,财富官运。教师以教育水平和升学率为本,黄景耀渐渐发现他的本钱雄厚的有些令人发指,一次次撼动整个教育界,又远不止单一的教育界。...
当秦奋手机微信摇出了天庭朋友圈,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变了,但天庭的变化更惊悚。想要金点子,行,拿东西来换,我不挑食。超市,串串香,等一系列熟悉的东西对原有的天庭造成了冲击。秦奋看着天庭的物产,发现自己似乎要发了。种田,数钱,好多事要做。我是先吃蟠桃呢,还是九转金丹。签已过,人品嘛,我很有节操可以吗?求点求收求票票,求包...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他并非凡夫肉眼,他的眼光震惊世人! 1984年,他便投资创建了思科,而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又先后创建了网景,亚马逊,雅虎 甚至是Google,I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