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篇《周易》“有孚”(即“民本思想)理念的建构
1
《周易》里的“君子”与“有孚”是一对政治哲学概念。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若“君子”是“体”,而“有孚”则是“用”,即“君子”是治国的主体,而“有孚”则是主体治国所实施的内容。“君子”是通过“有孚”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周易》一书里的“有孚”思想,是对西周初期“以德配天”哲学思想的突破。西周初期强调的“德”是来配合上帝意志。而《周易》倡导的“有孚”(爱民)则是关爱“小人”(百姓)为根本。《周易》作者把哲学从天上请回到人间。《周易》的哲学思想面对着的是现实社会,无疑排击了天命神学思想。
西周“以德配天”的使命角色是周王(也含王公贵族)。也就是说王的使命是以修德来配合天命(上帝意志)。而《周易》是强调“有孚”思想的承担实施的角色是“君子”(即“有国有家者”)。也就是说“君子”的政治使命是“有孚”,才能保有社会和谐与‘天下’太平。这就是《周易》里的“有孚再道,以明何咎”;“君子唯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君子之光,有孚,吉”所建构的“君子”施政的政治内涵。
那么,我们先看周初“以德配天”中“德”的内容。周初“以德配天”是指有了德行,才能配得上帝的欢心。这行“德”的主角者自然是周王,因为王的位置是上帝赐予的,这也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周初统治者认为,只有行“德”,才能配合上帝的意愿,否则就要失去上帝的眷顾。这是周初统治者,从商人夺得政权后一种神道说教的宣传,其目的也是以欺弄殷商失国的遗老遗少们而施行的统治方法。
周初尚德思潮高涨,辅佐周王的大臣向其反复叮咛“王其疾敬德”;“不可不敬德”;“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周书·诏诰》)。周初统治者认为殷王失国,小周邦拥有了大殷国的天下,是殷王“惟不敬獗德,乃早坠厥命”(《诏诰》)的原因。若想“祈天永命”,只有敬德成为祈求上帝护佑的唯一途径。而周初所说的德之内容,主要是“无逸”,即代天行政的王,不可贪图安逸。当然还要虔诚地祭祀天地,与“上帝”不断地沟通。《无逸》里记周公向王的进言:“君子其无逸。”无逸的内容也包括体谅“知稼樯之艰难”。周公总结商亡的历史教训,认为商朝的前几代王都是勤勤恳恳,“不敢荒宁”。后来的王们就“生则逸”,“不知稼樯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是从”,才国破家亡的。而周人的祖先就是“克自抑畏”。至文王更是“自朝至于日昃,不遑暇食”。以此告诫成王不要沉迷于游玩,更不要像纣王沉湎于酒色。“德”是在于王的不贪图安逸,不过这里也多少体现的是把王的德行纳入“知小人之劳”的体察上。懂得“小人”稼樯之艰难,王自己就不去安逸了。而修德的目的,是配合上帝赋予的责任了,这也算是一种爱民的最初表述了。但周初“德”的最终目的是“聿修厥德,永言配命”(修养自身的德行,永远的配合天命)《大雅·文王》。就是有了德行的修养才可长配天命,保佑统治权臻于永远。
周初文献中多充满着告诫之辞,重视以德行而求得天命的保佑。而德行也是由来已久的统治思想,并不是周人的始创。周人的建国立制大抵是对殷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思想上继承了殷人的天命观,也继承发展了殷人“德、礼”思想。“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洒诰》)。周人自己这样说:“以前殷先哲王,引导百姓敬畏天威,自己明智修德”。
“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秉候旬,失引咸奔走”(《周书·君爽》)。这是说“由于殷王和百官都能相勉以德,于待人方面,显示亲切,所以不独小臣们,乃至远方的属国,都愿意供殷人驱使,为殷人效力”。
周人认为,要建立长久的统治,福佑子子孙孙,自然要以“德”来配合天命,“以德配天”的思想,实不过是一种新的政治需要与政治口号。“以德配天”无非是告诫幼王(成王)和王公贵族以修德政,保佑周王室的‘天下’永固。“以德配天”思想也不过是一种神教设教,以平息殷遗民的怨恨,而使其诚悦地归服。因为殷纣没有德行,才失去了天命不佑的资格,才失去了‘天下’。周初的“德”,即是王政的策略,又是统治殷民的一个借口,才被浓重的天命思想包裹着。“德”是配天的,而不是配合民意的,也不是达到人性完美的目的,这就失去了进步与积极意义。
我们且看《周书》里“德”的说法:
《金腾》:“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现在上天动了威严,来显明周公的美德)。
《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为迷民,用怿先王受命”(上天自然把天地中央的人及疆土交给了有明德的先王,后继王就只能用德来帮助迷途之民使之和悦,使他们悦服先王所受之命)。
《诏告》:“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所以希望我王能赶紧敬德,王如果能够敬德,就能求得长久的天命)。
《洛诰》:“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杨文,武烈,奉达天命”(您称杨伟大光明的美德,让我弘扬文王,武王的功业,答复天命)。
《君奭》:“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我想只要文王美德能够得到延续,上天就不会解除我们文王所受的天命)。
总览《周书》的行政告示,即充满着天命思想,又倡导着“以德治国”的精神。“天”于“德”的结合,构成了西周初期统治的思想意识。
“德”字在甲骨文里已出现,甲骨卜辞之意,《甲骨文编》“罗振玉释德云,卜辞皆借为得失字。”这是说“德”字在甲骨文里不当道德讲。
而《殷虚甲骨文实用字典》释“德”字:“德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从目,从丨,从彳或从行。从丨。标示行走时目视前方,心不二焉。行为正直,本义是行为端正。”
“道”字不见于甲骨文,出现于金文里。“道”的本义就是指道路。后被引伸出方法、规律,思想学说的含义了。“道德”一词出现的相对较晚,《周书》、《周易》里均不见“道德”一词。
《周易》里出现了“德”与“道”字,但没有把“道”与“德”字作为一词出现运用。
《周易》一书中“德”字出现在四篇文章里,共有五处。而“道”字在《周易》里也一共出现四次。
1《小畜》:“复自道,何其咎,吉。”
2《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3《随》:“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4《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第一个“道”是指路道的道,是以路道来比喻正确的主张。第二第三第四里的“道”是指规律讲。
《周易》出现的“道”与“德”,一来是不多,二来是分开而用。“道”是指规律、方法。而“德”是指妇德或恩德。《周易》里的“德”不同于《周书》里的“德”。《周书》里的“德”是周初统治者的治国基本原则。“德”是包含着敬天、尊命的内涵。而在《周易》作者来看,早期的“德”是不合时宜了,那叫“旧德”,是“有厉”与“无成”的结果(《讼》“食旧德,贞厉”)。《周易》所建构的“有孚”这一政治理念完全不同于周初“德”的理念。我们前面所列举出《周书》里的“德”是为了配合天命的思想观念,那“德”只不过是让统治者勤政,不安逸以配合天命而永保基业(“至于万年”)。
总之,西周初期讲的“德”是来配合天命的,还没有走出神巫地带,而上升到人文思想。而《周易》里“有孚”理念的建构,开辟了儒学“民本”思想的先河,故《周易》彰显的是人文精神。
至尊鸿途 总裁谋妻:娇妻深深宠阮白慕少凌 末世之灯焚造吉 网游之死神传说 精灵之暗影危机 安之若素安之素叶澜成 完美世界之无上主宰 盛宠从离婚开始林昕湛凌赫 一不小心出道了怎么办 超神之开局混进恶魔一号 明月无尽 安之若素叶澜成 风三娘 从斗罗开局打卡 魔法世界:我特别会装,但我无敌 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阮白慕少凌 小夫小妻小仙人 黑神话:大唐 漫威:我是变异族首领 都市悍贼
被丈母娘为难,被女神老婆嫌弃!都说我是一无是处的上门女婿!突然,家族电话通知我继承亿万家财,其实我是一个级富二代...
陈炎是一个混得极度没出息的大学生,阴差阳错的在阳台上喝着闷酒的时候被一个中年人吓得掉下楼下,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是在自己的高中时代。经历了惨败的婚姻和现实的残酷,陈炎决定好好的利用自己机会推倒所有的美女,清纯的学生妹,只知道埋头读书的校花MM,风骚无比的成熟美妇,饥渴了N多年的迷人寡妇。重生了,干那么多大事有什么用!手里掐着钱去糟蹋别人的闺女和老婆才是王道!...
系统流爽文古有黑蟒,百年后化腾蛇,千年后变蛟,万年后化龙,可遨游九天十地,统领六合八荒。三千年前,人族仙尊林昊斩妖无数,却遭逆徒暗算,被人族围攻致死。三千年后,林昊重生于一条黑蟒身上,以妖证道,开启了一段逆天化龙之路。书友群565412325...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她死不瞑目,在江边守了三天三夜,来收尸的却不是她丈夫看着男人轻吻自己肿胀腐烂的尸体,她心中撼动不已,暗下许诺如果能重生,一定嫁给他!后来,她真的重生了,却成了他妹妹(⊙o⊙)慕容承说你再敢死给我看,我不介意变个态,和尸体洞房。她欲哭无泪,我滴哥!你早就变态了好么?!轻松搞笑,重口甜爽,可放心阅读...
吃货林思念重生到了八零年,面对这桩谋算来的婚姻,男人的冷漠,她却像打了鸡血似的,誓要把男主拿下。男人的冷漠与误会让她终于有了离开的想法,可军婚不好离,她不信邪的为离婚奋斗着。可这冷漠的男人从什么时候起,紧紧的追着她的脚步,还恬不知耻的要和她生儿子。呸,谁要和你生儿子?你有儿子了好不好,要生也是生一个像她一样漂亮可爱...